元宇宙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元宇宙项目 > NFT数字藏品

NFT数字藏品

上新丨非遗数字藏品:元宇宙里的苏作天工

2022-12-05NFT数字藏品
上新丨非遗数字藏品:元宇宙里的苏作天工

伴随科技发展,数字技术渗透到博物馆展览、演绎和研究等方方面面,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,更多关于博物馆数字化的内容得以呈现。在数字化领域加入艺术化的创作,可以将传统升格,让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延续。

苏州吴中是历史上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,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、特色鲜明,涉及传统技艺、传统美术、传统音乐、曲艺、传统舞蹈、民俗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、传统医药、民间文学等九大非遗门类。目前,全区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66项,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此次,吴文化博物馆联合青年艺术家,以四件馆藏非遗作品为依托进行二次创作,将手绘国风元素与传统非遗作品所传达的工艺与审美相结合,创作出全新的平面作品,赋予非遗新的视觉形象与生命力。

藏品展示

1.《微光》

落日冲破云雾,将光芒洒向湖面,虽然不及朝阳强烈,却依然余晖落落,动人心魄,就像核雕作品透过的微光,既是匠人高超技艺的体现,亦是太湖终日滋养的灵感。

灵感来源:核雕作品《太湖霞光》

作者:陆小琴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,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,苏州市吴中区“光福核雕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
《太湖霞光》这件作品首次采用了破核法,打破橄榄核原本形状,将其处理成接近90度的立体画面,形成水天一色天际线。橄榄核局部雕琢出一圆形,使其薄如蝉翼,在光的照射下,朝阳晶莹剔透,周围曲线化身成黛山层层。方寸之间,一轮朝阳冲云破雾、喷薄而来,产生“天际霞光入水中”的唯美意境。

2.《破土》

将稻穗、山笋等非遗作品中的元素还原至生长状态,它们破土而出,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与江南固有的温婉闲适印象形成对比,亦如匠人手中的澄泥,经过雕琢成为石砚的过程,同样是一种新生的表征。

灵感来源:澄泥石砚《米匾砚》

作者:蔡金兴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,江苏省“澄泥石刻”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
这件《米匾砚》,匠人以高超的石雕技法,将日常的竹编纹样缀于文房用品之中。作品不仅造型雅致,有独特的形式美感,也富有生活气息,寄托了作者对江南农家生活甜蜜而温暖的情感记忆。

3.《依恋》

刺绣精湛的技法将花卉的曼妙鲜艳绣得呼之欲出,引来蝴蝶阵阵,萦绕其间。蝶与花的依恋,恰似苏绣之细腻婉转,丰富的笔触和线条运用暗合这幅云肩作品的华美。

灵感来源:苏绣《苏绣云肩》

作者:府向红 苏州市“苏绣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向红绣府创始人、江苏省苏派旗袍推广大使。

云肩亦称披肩,是一种装饰女子肩部的服饰,起源于早期神仙服饰,清代多于婚嫁时穿戴。本作品以素绉缎、提花缎为料,细平绣针法绣制,取整件云肩的部分,展示其清淡素雅。

4.《秋思》

缂丝技艺历史悠久,工艺繁复,制作过程尤为考验匠人技术与审美兼具的巧思。象征着秋日的石榴、银杏等江南风物被一双巧手刻画地活灵活现,缂丝的细腻精美一览无余。

灵感来源:缂丝《秋实图》

作者:马惠娟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、江苏省“苏州缂丝织造技艺”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。

苏州作为缂丝的主要产地,缂品逐渐形成了色彩丰厚、晕染自然、浑朴高雅、艳中具秀的特点,兼之坚厚耐磨、利于长期保存,具备了艺术和工艺的双重价值。

数藏福利

吴地非遗材美而工巧,吴地工匠将情感投入其中,让非遗在传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渐进。吴文化博物馆致力于从展览、教育、科研、文创等各层面出发,传播吴地万年文化,打造最江南的博物馆。针对本次非遗数字藏品的上新,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如下福利:

- 发售时间 -

2022年12月2日起

- 发售数量 -

4000份

文章评论